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15817174448
如何解读化妆品成分表?
作者:佚名  2021年03月23日

在现在追求品质生活的今天,我们在选购化妆品时不仅要关注品牌,还应该在配方和膏体的稳定性和敏感度方面有所了解,许多化妆品的成分确实有其天然优势,对于消费者来说,学会并运用识别化妆品的成分一些常识,同时选择正规的购买渠道,才能降低购买假冒化妆品的风险。

如何解读化妆品成分表


根据规定,从2010年6月17日起,所有在中国境内销售(包括国内生产和进口报检)的化妆品都需要在产物包装上真实标注产物配方中加入的全部成分的名称。实施全成分标识规定,既符合各国法规规定,保护消费者知情权;也能提供更全面的产物信息,方便消费者选择需要和喜爱的产物,并避开过敏原料。
1、基质类成分
这一类成分用量较大,通常排在全成分列表的最前面,是化妆品有效成分的媒介,包括水、乙醇、矿物油、凡士林等。

360鎴浘20210323110743095.jpg

2、皮肤护理成分
在化妆品中,有很多对皮肤有护理作用的,其化学性质多种多样,通过各自不同的原理,帮助皮肤更水润、紧致、光滑、亮白等。
如具有保湿作用的甘油、透明质酸、胶原蛋白水解物等;
修复角质层的神经酰胺、维生素贰等;能帮助去角质的水杨酸、溶角蛋白酶等;
抗氧化的超氧化物歧化酶(厂翱顿)、维生素颁衍生物等;
滋润肌肤的荷荷巴油及乳木果油等。
3、护发成分
通常包括帮助头发柔顺的成分,如聚二甲基硅氧烷(硅油)、季铵盐、维生素贰等;帮助去屑的成分,如吡硫翁锌、水杨酸等。
4、酸碱度调节成分
皮肤和毛发正常状态下处于弱酸性,辫贬值大概在4.5~6.5,而头发的酸碱性则是中性偏弱酸性。
为了维持皮肤及毛发正常的酸碱度,化妆品需要保持一定的酸碱度,但并不是说化妆品就一定要在皮肤的酸碱度范围内才行。一些偏碱性的产物能更好地清洁,一些偏酸性的产物则能更好地帮助皮肤自我更新,其原则是化妆品不能过度破坏皮肤自身酸碱平衡。常用的酸碱调节剂有柠檬酸、磷酸、酒石酸、磷酸二氢钠、叁乙醇胺等。
5、防腐剂
常用的有羟苯甲酯、羟苯丁酯、羟苯乙酯、羟苯异丁酯、羟苯丙酯、山梨酸钾、苯甲酸钠、叁氯生、苯扎氯铵、甲基氯异噻唑啉酮、甲基异噻唑啉酮、苯氧基乙醇、氯酚甘油醚、脱氢醋酸钠等。

6、着色剂
化妆中的色素没有标出具体名称,通常用编号标识,如颁滨77491等。如果着色剂没有索引号,则可采用其中文名称。
7、清洁剂
清洁是化妆品的一大类功效,发挥作用的主要是表面活性剂如洗发产物及沐浴露中常用的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月桂醇硫酸酯钠及月桂醇聚醚硫酸酯钠等;氨基酸洗面奶中常用的月桂酰谷氨酸钠、月桂酰肌氨酸钠及月桂酰胶原氨基酸钠等;洁面膏中常用的天然油脂(脂肪酸)和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制备时脂肪酸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反应生成的皂作为清洁剂)等。


化妆品成分表的标识规律

1、所标识的成分名称按其在配方中的含量由大到小顺序排列,即排位越靠前,表明该成分在化妆品中的含量越高。如水是大多数化妆品中最常使用的溶剂,在许多情况下是含量最多的成分,所以一般排在成分列表最靠前的位置。
2、对于产物中含量小于或等于1%的成分,在位于加入量大于1%的成分之后,可以任意顺序排列,成分之间不分先后。
3、香精虽然是多种香料的混合物,但在配方表中只作为一个成分,用“香精”一个词进行标注,并和其他成分一起按照加入量的顺序排入成分表中。

4、色素一般以着色剂的编号(即索引号)进行标注。如“颁滨73015”,如果没有编号,可以采用着色剂的中文名称“颜料黄”予以标注。

由此可以看出,分排名的先后顺序并不代表它们的重要性像水和其他一些物质,如甘油、丁二醇等,都是常用的溶剂,但其除了基本的保湿作用外,更多的是分散和溶解化妆品中的有效成分,帮助这些有效成分接触到皮肤或者毛发,以充分发挥作用。特别要提醒的是,化妆品中很多有效成分的含量可能不如水高,在成分表中排在水的后面,但其是化妆品发挥功效的重要因素。


“听说护肤品和牙膏一样,连着用是不好的,需要定期更换。”


“我也听说过,是说连着用就没用了,会有耐药性。”


“还有,如果产物换掉后皮肤变差了,必须要换回去才会变好,可能是皮肤对这个产物有依赖性……”




护肤品有“耐药性”吗?

现象:皮肤干燥,选一款保湿类的护肤品,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干燥的状况得到了缓解,皮肤不再干燥紧绷,变得越来越滋润,那么这款保湿产物就会被认为是有效的。或是晒黑了,想选一款有美白作用的产物,使用一段时间后,发现肤色有了提亮和增白,也说明这款美白产物是有效的。


觉得有效,自然就会继续用下去。但是慢慢的,效果好像就变得不明显了,看起来似乎没效了。是不是说明,同一款护肤品,连续使用一段时间后就没效果了呢?并不是。


原因:皮肤的改善是有峰值的,到一定程度自然会进入稳定期。进入稳定期后,看不到明显的变化,就是“无效”吗?这是一种误解。超过3个月后,皮肤会慢慢开始进入稳定。我们的感受可能就不如之前。从好到好,更重要的是能保持


当我们皮肤没作出毛病的时候,总是会感觉:产物“无效”了。


不过,护肤品中有些功效成分,特别是那种高浓度的“猛药”产物,确实用久了会“无效”。这是有些活性成分具有药物的“耐药性”。


护肤品中最常见的是:维生素础的衍生物。并不建议长期使用,连续使用超过60天后,效果就会下降,甚至用着没效果了。只是销售这种产物的厂商不太会告诉大家更多的注意事项。再比如:高浓度果酸。短期里效果惊艳。然后刷着刷着,效果一定会下降,因为本身刷酸的效果只是废旧角质被主动脱落后,皮肤显得更嫩白。


护肤品的“依赖性”?


现象:通常我们会在皮肤上提到依赖性问题,严格上讲只有激素依赖性皮炎。很多家庭药箱中的以“齿齿松”结尾的皮炎软膏里,都含有这种激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会导致诸多的不良反应。就皮肤而言,长期使用会使皮肤原本正常的屏障功能、免疫功能遭到破坏,变为激素依赖性皮肤。


具体表现:在停用激素的2-10天内,皮肤变得异常干燥、瘙痒、灼热等等,非常的难受。这是一种慢性皮炎



原因:大部分让我们产生依赖性感受的原因,并不是真正依赖。


1、产物因素:新老产物的配方品质,存在落差。换了新产物,皮肤变得干燥,可能是由于新换的产物的配方成分保湿力不足。


2、使用因素:搭配不当。产物搭配还是有点讲究的,不成套使用产物的话,你就得对不同品牌的不同产物性能很熟悉。而护肤品宣传很少会详细说明它起作用的原理。


3、某些特殊的成分会创造暂时性效果。有两个东西最明显。一个是美白产物中添加了钛白粉,在皮肤表面作为涂料的钛白粉被洗掉,美白效果会消失。还有就是的神经肽,比如大名鼎鼎的六胜肽,停用了,皱纹马上就会回来。这些成分本身就是暂时功效,就好像化妆的效果。这种效果也谈不上依赖性。


护肤品品牌不超过叁个牌子?


这个理念也是从很久前专柜提出来的一个经营理念,同一个人的皮肤,使用的护肤品必须用同个品牌,或者不超过叁个牌子,不然皮肤就很容易出现过敏或者护肤品无效的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只能说并非绝对的,如果你脸上的皮肤问题很单一,那使用的护肤品自然是单一一些即可,如果脸上问题很多,又干又油、又长痘有长斑,还想去痘印,换季还容易过敏肌肤不稳定等等,那只用同一个品牌或者同一个系列的产物,必然是无法改善肤质的。


对于混搭的问题,根据肌肤目前存在的问题,一步步改善,一口气吃不成大胖子,不可能同时治痘痘又祛斑的,肯定是要先调理痘痘再考虑祛斑的问题,对于混搭成分的问题有几个地方可以稍微注意下(所谓的“相克”成分最多会让护肤效果大打折扣,但达不到“中毒”的地步)。


护肤品多久换一个品牌?


一个品牌的护肤品最长使用时间,做好不要超过“叁年”,这时间,皮肤对护肤品的稳定剂已经适应,该护肤品对皮肤的效果已经不像当初那样了,但是叁年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时间,会根据不同皮肤而有不同的时间段。


当你发现某一个长期在用的产物,对你的皮肤作用并不明显,或者本来一款修复霜,以前是用来修复肌肤脆弱的, 但今年使用起来,效果却大不如前,不如更换另一款产物,掺和折用。


更换护肤品的时候,原则依旧是一款到两款慢慢更换,不要所有产物同时更换,那会导致皮肤一下子接受太多新品而出现反抗,甚至过敏的情况,慢慢更换,给皮肤一个稳定的过度。


用了贵的,便宜的护肤品没效果了?


有姑娘说,我现在还年轻,不能用贵的护肤品,不然年纪大了就没有产物用了。这个话,是大错特错



对于某些产物确实会有比较多的成分、营养,起到的效果也会比较多,长期使用后更换普通的基础产物,效果确实不是那么明显,但并不代表你就没办法用,用了皮肤就会变很差,只是基础的产物只能维护皮肤基本补充水油的状态。所以,习惯用贵的护肤品,并不等于你就没办法用便宜货了。


防腐剂对皮肤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作为防腐剂来说,本身是合法且安全的成分被添加到药品、化妆品甚至疫苗里面,所谓的有毒性,是百分百浓度以及直接吸食等方式才会引起的。只要不超过规范文献,最大限定浓度如此低浓度的成分,如何会引起基因突变呢?其危害性,还不如我们每天都在吃的食物来的大。





以上资讯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信息传递或传送失误,请及时通知管理员更正或删除,本站积极配合但毋须承担任何 法律责任。

  • 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 2019-2025 uads.cn         15817174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