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8月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925亿元,同比增长8.5%;比2019年7月份增长7.2%,两年平均增速为3.6%。其中,化妆品零售总额为239亿元,同比增长2.8%。
而这组数据背后还隐藏着更细的数据,小编查阅资料发现,从表面看,增长2.8%似乎还不错,但实际上,这是自去年4月以来,交得“最差”的一份成绩。
图片截自“国家统计局官网”
从上表可以看出,上一次创下“最低”增幅是去年3月,为-11.6%,到了4月疫情影响有所减弱,化妆品销售额增长得以恢复到3.5%,此后更是不低于9个点。像此次跌至不足3个点,还是有点少见的。
深究原因,小编不敢断言,但综合线上化妆品销售情况,年中大促之后,确实也迎来了淡季。小编认为,增速放缓与淡季的到来有一定关系,往年,7、8月向来业绩不旺,只是今年表现来得更明显一些。
对于这一点,小编也在采访中得到验证,不少行业人士坦言:“最近生意不太好做。”
那么,品牌商可以在淡季做些什么?
首先是勤练内功。近年来,国货品牌纷纷从工艺、原料、配方等方面入手,加大研发投入,比如,如何打造超级单品、提升品牌竞争力、实现深度数字化转型等等,均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从某一层面看,这就如同赛跑一样,自家研发能力一旦落后,往后的差距只会越拉越远。到了那时,由于“跟不上”而产生的焦虑感,可能会坏了大事。因此,不如趁一年之中少有的空闲时段,为品牌的未来开好头、起好步。
其次是保持敏感度,实时了解市场环境变化趋势。我们知道,市场总是瞬息万变的,因此,快人一步往往能收获更多。比如与原料、包材等公司建立更多联系,探讨大环境之下的走向。另外,线上经营方面也应找对方向持续发力,以天猫平台数据为例,男士彩妆在今年年中大促同比增长超过40%,粉底、睫毛膏、眉笔、眼影等增速明显,男生纹眉的人数从去年仅占10%升至今年的18%。诸如此类的市场动态,还有很多,品牌商可以有针对性地关注。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期间也要积极拉动销量。毕竟,谁也不确定淡季何时过去,不如想想怎样做好营销宣传,适时推出新服务,发现和引导新的消费习惯和需求等等。
总而言之,即便是在淡季,我们的思想和行动也不能松懈,因为“惰性”一旦形成,便难以切断,甚至在旺季来临之际,还会感到百般不适,影响后续的经营积极性!
15817174448